Saturday, December 31, 2016

馬太福音5章17-20節

「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;我來不是要廢掉,乃是要成全。我實在告訴你們: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,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,都要成全。所以,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,又教訓人這樣作,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;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,又教訓人遵行,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。我告訴你們: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,斷不能進天國。」
 
   主說:「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,我來不是要廢掉,乃是要成全。」這句話可說是第五章登山寶訓後半段的中心思想。我們常有個錯誤觀念,以為舊約是律法時代,新約是恩典時代,所以現在我們可以不再遵守律法。事實上舊約和新約之分不在於有沒有律法,而在於舊約是律法的頒佈,新約是律法的成全。
 
   舊約律法可分為三大類,第一類是禮儀的律法,例如獻祭、節期;第二類是道德的律法,包括十誡、生活方面的教導。第三類是民事的律法,包括民間的訴訟應當如何處理等。禮儀的律法預表耶穌基督的工作,新約時代這些預表都在基督身上得以應驗,所以你我不需再獻牛羊的祭物,不是我們不必遵守律法,而是因為基督已為我們一次獻上自己為祭物,而且永遠有功效。當我們相信並接受基督的救恩時,就已經是在遵行律法了。我們也不必再守安息日,因為真正的安息乃在基督裡,每天都是安息日。唯有當我們住在主裡面,主也住在我們裡面,才是真正的守安息。我們慶祝主日,並不是在守安息日,而是慶祝耶穌基督死裡復活的日子。
 
   道德的律法是要彰顯上帝的聖潔,民事的律法是要彰顯上帝的公義,這些律法條例是神繼續不斷在祂子民身上要彰顯出的美德。所以耶穌說「我來了不是要廢掉,而是要成全」。當主在福音書信裡責備法利賽人時,祂不是在說不要遵守,而是不要像法利賽人的方式遵守律法,只作好外面的功夫;只要你沒有殺人、姦淫或偷盜,你就是個義人。這種義只是人的義,雖是靠自己的力量達到最好的地步,卻不是神的義,也不是神律法的標準。因為神不但看重外表行為,也看重我們內心的純正。神要求的不但是外在,更是內心態度的更新。求神的靈光照我們,在每天生活中願意讓耶穌基督在生命中成全祂的律法。
       
    
與劉彤牧師同心禱告
主,求你開我們眼睛,明白當你來到地上時,不是要廢掉律法,而是要在我們生命中成全律法。給我們柔軟的心,讓你來工作,直到能夠成就你的律法在我們身上。感謝禱告奉耶穌得勝的名祈求,阿們!

Friday, December 30, 2016

馬太福音5章13-16節

「你們是世上的鹽,鹽若失了味,怎能叫他再鹹呢?以後無用,不過丟在外面,被人踐踏了。你們是世上的光,城造在山上,是不能隱藏的。人點燈,不放在斗底下,是放在燈臺上,就照亮一家的人。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,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,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。」
 
   耶穌用鹽與光比喻基督徒在地上的生活,這兩件東西在當時社會是最平凡的,卻是每個家庭不可缺少的。鹽用來調味,不管有錢沒錢,你都需要;燈用來照明,有錢人家燈火通明,沒錢的人一盞小油燈也夠了。無論一個人貧窮或富裕,鹽與光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。
 
   同樣,基督徒雖平凡,在世界上也扮演著不可缺少的角色;你在自己的生活環境中也一樣,是不可缺少的。我們常忽略主說的真理,覺得多我一個基督徒,少我一個基督徒,都沒有關係,只要教會和牧師有見證就好了,我們反正沒人注意。事實上,主說我們是鹽、是光,不但指一個團體的見證,也指個人的見證。
 
   主在這裡也讓我們看見一個鮮明的對比:一方面是你們,另一方面是世界。基督徒之所以不可缺少,乃是因為與這個世界有所不同,就像有味道與沒有味道,光明與黑暗的不同。鹽若失去味道,就失去了特性,不能成為周圍環境不可缺少的東西。同樣,燈若點在斗底下,就不能照明,也就不能為四周黑暗的環境帶來光明,因此失去了特性。
 
   教會與信仰最大的危機,不在於所處的環境太複雜,也不在於世界的引誘太邪惡,乃是基督徒太急著想與世界認同。我們喜歡把世界的做法、想法,帶進教會和信仰;世界的人怎麼想、怎麼做,我們也怎麼想、怎麼做。慢慢地,我們不再與世界有何不同;到那時,世界也不再覺得我們不可缺少。讓我提醒大家,教會之所以吸引人,從來不是因為與世界一樣,而是因為我們與世界有所不同。不同並不是表現怪異,而是生命本質根本就不同,就像鹽與光一樣。不同也是價值觀的不同,生活原則的不同;這也是為什麼主講到鹽與光時,先講到登山寶訓的八福。我們的生命需要被改變,自然在生活中就能顯明基督的榮美。
       
    
與劉彤牧師同心禱告
求主讓我們看見自己的地位和角色何等重要,好叫別人看見我們的好行為,能歸榮耀給父神。求主在我們生活中賜下這樣的提醒及立志,能夠天天活出你榮美的樣式。感謝禱告奉耶穌得勝的名祈求,阿們!

Thursday, December 29, 2016

馬太福音5章7-12節

「憐恤人的人有福了,因為他們必蒙憐恤。清心的人有福了,因為他們必得見 神。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,因為他們必稱為 神的兒子。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,因為天國是他們的。人若因我辱罵你們,逼迫你們,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,你們就有福了。應當歡喜快樂,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,在你們以前的先知,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。」
 
   首先是憐恤人的人有福了,因為他們必蒙憐恤。主充滿憐憫,聖經多次講到當耶穌看見許多人,就憐憫他們;因為主看見他們困苦流離,如同羊沒有牧人。用「困苦流離」四個字,來形容現代人的光景,真是貼切;現代人像被困在說不出的捆綁中,心靈苦悶,沒有出路。若用主的憐憫來憐恤別人,主說是有福的,因為自己也必蒙憐恤。我們不但能使別人得著憐恤,自己也能從主得著憐恤。
 
   其次,清心的人也有福了,清心就是單純專一。你來到神面前時,有顆單純的心嗎?你尋求主,還是尋求自己的益處?求神開啟我們的心,當我們存著單純的心尋求神時,就必得見神。
 
   第三,使人和睦的人也有福了,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。耶穌來到世界上,就是一個使人和睦的人;當人還在罪惡過犯中時,主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,成就和睦的工作,使神與人重新連結在一起。同樣在每天生活中,我們不但需要與神和睦,更需要使人和睦。當我們能使人和睦,耶穌基督的恩典就能從我們身上顯明出來。
 
   第四,為義受逼迫的人也有福了,因為天國是他們的。作基督徒不見得會為信仰受到肉體的逼迫,但這裡講到,為義受逼迫有很多種層面。有時我們為信仰的緣故受到別人嘻笑謾罵,有時為信仰的緣故必須犧牲應得的權利,這些都算是為義受逼迫。要注意是為「義」受逼迫,而不是為「罪」受逼迫;很多人之所以在各樣患難中,其實是因自己的罪帶來的結果。若是為罪受逼迫,就當悔改;但若是為義受逼迫,就當歡喜快樂,因為天國正是屬於他們的。
       
    
與劉彤牧師同心禱告
主,求你的聖靈開啟我們眼睛,在每天生活中,看見你的恩典夠用,你的同在也能顯明你的各樣恩典。讓我們學習效法你的榜樣,更多活出耶穌基督的樣式。感謝禱告奉耶穌得勝的名祈求,阿們!

Wednesday, December 28, 2016

馬太福音5章1-6節

「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,就上了山,既已坐下,門徒到他跟前來。他就開口教訓他們,說:虛心的人有福了,因為天國是他們的。哀慟的人有福了,因為他們必得安慰。溫柔的人有福了,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。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,因為他們必得飽足。」
 
   主在登山寶訓教導我們,生活中如何能經歷神的恩典。這裡的每一個「有福」,原文都有快樂的意思。換句話說,虛心的人、哀慟的人、快樂的人、溫柔的人、飢渴慕義的人,都是快樂的,為什麼呢?首先,虛心的人有福了,因為我們必須存著謙卑的心來到神面前,才能真正領受祂的恩典,天國的祝福才能臨到。虛心就是認識自己的不足,人心中有個最大的軟弱,就是以為自己很滿足,以致於無法再領受神的恩典。當我們認識自己有所缺乏時,才懂得來到神面前,尋求祂的恩典。
 
   其次,哀慟的人也有福了。這裡所說的哀慟,不是叫我們每天哭喪著臉,而是敏銳於自己的罪。基督徒不是已經完全的人,而是敏銳於自己罪的人;一旦敏銳於罪,就懂得來到神面前,承認自己的罪,求耶穌寶血遮蓋。每次認罪,就能從主那裡得到赦罪的平安,這正是這個世代的人需要的。
 
   第三,溫柔的人也有福了。這裡的溫柔,不是指優柔寡斷的溫柔,也不是軟弱的表現,而是當一個人對神、對自己有正確認識後,對他人所表現出的尊重態度,所以溫柔是跟隨著虛心與哀慟而來。當我們虛心哀慟時,就認識神的旨意,也認識自己的角色與地位;只有在這個時候,才懂什麼叫真正的溫柔。所以一個人在傳福音時,不會單對別人說:你是罪人,要悔改;與人配搭意見不合時,也不會貶低別人,反而懂得站在同等立場來尊重別人。溫柔的人必承受地土,地土是在基督裡神為我們預備的一切豐富。一個肯為主捨下自己的人,神也必將萬有賞賜給他。
 
   第四,飢渴慕義的人也有福了,因為他必得飽足。你生命中渴慕什麼呢?當你渴慕一件事,會去尋求,至終就會得著。飢渴慕義,不是人的義,而是神的義。當我們尋求神的義時,必在祂裡面得享心靈真正的滿足。你是個快樂有福的人嗎? 當你尋求神的時候,就必得飽足。
       
    
與劉彤牧師同心禱告
主,感謝你。因為惟有你能在我們生命中帶來快樂、安慰和飽足。當我們有需要來尋求你時,求你成為我們生命的力量和智慧,幫助我們在每天生活中能享受你的恩典。感謝禱告奉耶穌得勝的名祈求,阿們!

Tuesday, December 27, 2016

馬太福音4章23-25節

「耶穌走遍加利利,在各會堂裡教訓人,傳天國的福音,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。他的名聲就傳遍了敘利亞。那裡的人把一切害病的,就是害各樣疾病,各樣疼痛的,和被鬼附的、癲癇的、癱瘓的,都帶了來,耶穌就治好了他們。當下,有許多人從加利利、低加坡里、耶路撒冷、猶太、約旦河外,來跟著他。」
 
   主不但是將我們從罪惡中拯救出來的主,也是醫治我們的主。祂乃是得勝的主宰,不但在十字架上得勝罪惡,更得勝一切仇敵權勢。聖經說:天下人間並沒有賜下別的名,我們可以靠著得救,「得救」原文就是「得痊癒」的意思。主的救恩不但包括靈魂的拯救,也包括使肉體得到醫治。我們不但可以奉祂的名祈求,更可以奉祂的名為病人禱告,叫人得到醫治。使徒行傳第三章,彼得和約翰被捉拿受審問時,他們大聲向百姓宣告:我們因信祂的名,便叫你們所看見的這人得以健壯。其實現代醫藥也是神賜給人一種普遍的恩典,但對信主的人,神在基督裡也給了我們另一種特別的恩典,就是可以憑信心向神祈求而得著醫治,信主的人真是恩上加恩。禱告與醫藥兩者並不衝突,事實上還相輔相成,因為很多疾病是醫生束手無策的。有些是罪所帶來的結果,有些是出於邪靈的咒詛,而往往因著我們出於信心的禱告,彼此認罪,互相代求,這些疾病的捆鎖就能斷開。
 
   醫治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,因為無法解釋為什麼神選擇醫治這個人,而不醫治那個人,只能承認自己的無知、軟弱,需要謙卑下來承認唯有耶穌是主。另一方面,神也敎導我們,看重的不是得醫治與否,乃是將心靈帶到神面前來。因為肉體的醫治不過是短暫的,在神裡面的生命卻存到永遠;乃是要藉著禱告,使這個人能與創造拯救的主面對面相遇。當人與神相遇時,就能從神的寶座上得享恩典,作隨時的幫助。若過程中神醫治,當然感謝神,榮耀歸於主;若沒有醫治,也感謝神,因祂已與我們同在。求主幫助我們,在醫治的功課上,一同來尋求祂的恩典。
       
    
與劉彤牧師同心禱告
主,我特別為有疾病的弟兄姊妹禱告,求你親自按手在他們身上有軟弱、病痛的地方。奉主得勝的名,斥責疾病,再次將健康帶給眾弟兄姊妹。感謝禱告奉耶穌得勝的名祈求,阿們!

Monday, December 26, 2016

馬太福音4章18-22節

「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,看見弟兄二人,就是那稱呼彼得的西門,和他兄弟安得烈,在海裡撒網,他們本是打魚的。耶穌對他們說:『來跟從我,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。』他們就立刻捨了網,跟從了他。從那裡往前走,又看見弟兄二人,就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,和他兄弟約翰,同他們的父親西庇太在船上補網,耶穌就招呼他們。他們立刻捨了船,別了父親,跟從了耶穌。」
 
   神的國降臨時,發生的第一件事,就是人要認識耶穌是他們的主,並跟從祂。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走,看見西門和安得烈,也看見雅各和約翰,就招呼他們跟從衪。耶穌招呼他們時,他們非常忙碌,在那裡撒網補網,因為那是他們的職業。換句話說,那時他們正為生活奔波忙碌,當耶穌招呼他們,就捨了網跟從主。所以他們乃是立刻跟從,放下手上的工作,寧願跟從主,走主的道路,將主的地位放在工作事業之上。
 
   主在你的工作事業上的地位如何呢?神的心意不見得要每個人都放下職業,全時間事奉神,但祂的心意卻要我們在每天生活中,尊耶穌為主。攔阻人跟從神的,不見得是罪惡的事,反而常是日常生活的事。很多人說:「主啊,你知道我忙著養家,等我工作穩定,小孩長大,錢賺夠了,再來跟從你。」耶穌向人所發出的呼召,從不是將來式,而是「現在」的跟從。是在你現在的工作崗位上,為衪作見證,主要你親近衪、服事衪、跟從衪。
 
   世界上沒有一處跟從主是容易的,但只要你願意為主而活,祂就會給你智慧,解決工作的問題,給你力量,面對人際關係的難處。更寶貴的,主還要加给我們得人的喜樂,耶穌說:「來跟從我,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。」得魚固然喜樂,工作有成固然喜樂,但卻是暫時的;沒有一種地上的喜樂,可以比得過得人的喜樂。當你為主得到一個靈魂時,那種價值乃是存到永遠。而你越服事神,就越有喜樂,哈利路亞!
       
    
與劉彤牧師同心禱告
主,感謝你,呼召我們每天來跟從你。求你的聖靈親自引導我們,在工作事業中尊你為主,也願你在我們一切生活中,顯明你的榮耀和恩典。感謝禱告奉耶穌得勝的名祈求,阿們!

Sunday, December 25, 2016

馬太福音4章17節

「從那時候,耶穌就傳起道來,說:『天國近了,你們應當悔改!』
 
   天國的信息是耶穌在地上傳揚的主要信息,從舊約到新約,神的國度一直是想要顯明的主題。神在舊約歷史要成就的事,就是建立這個國度,耶穌為此而來,也為此而死;祂為此復活升天,也為此即將再來。神的國度是基督在地上事奉的動力、目標及方向,我們這些跟隨主的人,同樣是重生進入神的國度,在地上作神國的管家,至終要進入祂榮耀的國度。
 
   神的國度有兩種含義:第一,是指將要降臨的彌賽亞國度,這是狹義的。當主再來時,彌賽亞的國度將降臨,罪惡要被消除,魔鬼撒但要受審判,神的王權要完全彰顯在地上。第二種是廣義的,就是神主權彰顯的地方。無論任何地方,只要神的主權彰顯,就是祂的國度降臨。所以主禱文說,願你的國度降臨,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在天上;什麼地方神的旨意能夠自由運行,那個地方就是神的國度。
 
   神的國度不只將來是彌賽亞的國度,更是今天、是現在的,是我們在基督裡可以經歷的。耶穌也常作這樣的教導,有一次法利賽人問祂說,神的國何時要來?耶穌的回答很簡單:其實神的國就在你們中間。神的國不但是將來的,更是現在的;歌羅西書第三章保羅說:只要思念天上的事,不要思念地上的事。乍看之下會以為保羅教導我們不食人間煙火,只要思念天上的事,像在過修道院生活。事實上保羅接下來解釋何為「思念天上的事」,就是要彼此饒恕、彼此順服、凡事謝恩,是非常「地上」的事。換句話說,當我們思想天上的事時,是講到在地上的生活;每一天在地上的生活,我們都要反映神的旨意,反映神的主權。
 
   天國不是遙不可及的,就在我們生活當中。一方面神的國度可以充滿神蹟奇事,另一方面神的國度也充滿日常生活的小事。只要我們願意在生活中尊崇神,讓祂的旨意能夠成就,神的國度就降臨在我們生活中。求神給我們敏銳的心,每天讓神的國降臨,神的旨意成全在自己身上。
       
    
與劉彤牧師同心禱告
主,感謝你,因為神的國不是很遙遠的,就在我們中間。就讓我們在生活中回轉歸向你,尋求你的心意,遵行你的旨意,好讓你的國度降臨在我們身上。感謝禱告奉耶穌得勝的名祈求,阿們!